要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”,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,是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。
国泰君安证券深入贯彻党对金融工作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,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天职宗旨,强化金融国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使命担当,积极探索既遵循资本市场一般规律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,按照“更好统筹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、更好统筹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与市场化法制化、更好统筹服务实体经济和提升投资者获得感、更好统筹改革创新和防范风险、更好统筹对外开放和国家安全”的发展思路,努力打造“科创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区域金融、绿色金融、跨境金融”领先发展优势,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、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国泰君安力量。
一、争当“科创金融”排头兵,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
围绕党提出的“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、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”的部署要求,研究制定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,构建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,促进资本、科技和产业高水平循环。实施高质量、全链条、差异化服务,面向初创阶段企业,积极引荐天使投资,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促进基础研究、技术升级;面向成长阶段企业,发起设立科创基金,探索S基金实践,构建“财务顾问+”综合业务模式,形成培育科创产业的资本接力机制;面向拟上市企业,量身定制境内外最优上市方案,积极拓展双创债、科创类资产证券化等产品创新,高效满足企业融资需求;面向已上市企业,提供高水平再融资、并购重组服务,提升交易做市能力,加强科创类产品创设供给,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创企业发展;面向股东,持续完善“投行+私行”“投行+交易”等服务模式,满足企业上市后的市值管理、股权激励等综合金融服务需求。打造科创金融服务生态圈,不断强化公司与地方政府和科技园区的战略合作,建设行业领先的科创产业研究智库,完善“特色基金+特色孵化+特色园区”创新合作模式,打造科技园区类公募REITs领先优势,建设高水平科创平台,促进科创企业集群发展;构建“开放证券”生态,深化与创投机构、金融资本、产业龙头、科技公司的开放合作,推动跨界业务场景融合、数据价值共享、技术能力互补,全面满足各类主体的科技创新需要。强化科创金融发展保障,优化组织运行机制,加大资源投入,加快设立深耕科创产业的专门机构,优化跨单元协同联动机制,构建体系化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;优化科创股权投资市场化激励,坚持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,建立契合不同阶段科创企业风险收益特征的激励约束机制;深化金融科技创新,突出业务与科技深度融合,推动业务、服务、管理模式转型升级,探索科技运营能力市场化输出、应用场景对接联动。
二、争当“普惠金融”先行者,助力广大投资者共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成果
坚定践行党提出的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”,加快构建“投顾驱动、科技赋能”的财富管理2.0模式,推进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双轮驱动,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、可得性、满意度。优化升级客群经营模式,完善面向基础客群的智能化广谱服务模式,深化数字科技应用,全面提升千人千面、敏捷智能的客户体验,为从“Z世代”到“银发人群”、“北上广深”到“中小城市”的各类客群提供更加优质、便捷、高效、友好的普惠金融服务;升级面向富裕客群的个性化投顾服务模式,推动一线客户经理向财富管理专业投顾、分支机构向资产配置为导向的买方服务模式转型,有力提升客户获得感和满意度;打造面向高净值客群的订制化专家服务模式,提供涵盖资产配置、组合管理、风险控制的个性化解决方案,有效满足客户全生命周期财富管理需求。锻造提升资产管理专业能力,持续加强投研核心能力和投研团队建设,打造专业化分工、协同共享的投研平台,构建行业领先的投研体系,树立良好的投资品牌形象;不断提升优质金融产品供给能力,依托公司多平台公募布局,丰富完善全资产类别产品线,形成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特色标签;积极锻造养老金第三支柱专业服务能力,深度参与养老金保障体系建设,助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。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,依托北交所、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等多层次资本市场,综合运用股债融资、“期货+保险”、场外衍生品、资产证券化等工具,积极服务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;建设多层次投教服务体系,打造“总分协同、线上线下联动”的空间矩阵,提供“数字化+科技感+沉浸式”的服务体验,推动投教服务进社区、进校园、进园区,引导公众形成科学投资理念;积极发挥公司公益基金会平台作用,探索“普惠+公益”服务模式,巩固脱贫攻坚成果,助力乡村振兴。
三、争当“区域金融”先锋队,助力实施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
按照党关于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”的战略部署,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及市场特征,打响国泰君安在长三角、粤港澳、京津冀等区域金融服务品牌,全面提升公司在各区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级。推动实现长三角区域领先发展,紧抓浦东引领区、自贸区新片区及“五个新城”建设等政策机遇,深耕上海主战场,深化总分共建,努力实现核心指标、核心能力倍增的战略目标;持续加强政策供给,增进人才交流,强化业务条线和属地机构的协同联动,积极推进数字化内容生产、智能网点建设等创新模式。加快实施公司大湾区战略,研究制定加快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举措,深化体制机制创新,建立健全财富管理、机构交易、投资银行、资产管理、跨境业务等敏捷运作机制;把握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,以前海分公司为试验田,率先探索境内境外“双向联动”的经营模式。打造公司京津冀高质量发展新高地,设立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组织,加大资源投入,推动属地机构实现经营理念、增长方式、服务渠道、客户结构、业务协同的转型发展;抓牢雄安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的央企业务机遇,积极构建以财富管理为“一体”、机构与投行为“两翼”的高水平循环互促业务生态。全力实现各区域争先进位,紧扣国家区域重大战略,坚持差异化、有特色、重效率发展理念,持续优化全国网点布局,不断提升公司区域金融服务能级和市场份额。
四、争当“绿色金融”领头雁,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
深入贯彻党关于“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、金融、投资、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”的部署要求,强化顶层设计及治理体系建设,将ESG融入业务全过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现代投资银行,充分彰显国际一流ESG品牌形象。大力发展ESG投融资业务,建立健全ESG管理组织架构,提升决策层次、加大授权力度,研究制定目标任务、资源投入及考核激励机制;拓展绿色投融资服务领域,完善ESG投研体系,提升绿色行业投资规模,拓展境内外碳金融业务,满足绿色低碳企业股债融资及并购重组需求;加大绿色金融产品供给,深耕ESG产业,挖掘ESG产业链价值,提升ESG金融产品创设、引入、销售及托管专业服务能力,更好满足客户绿色金融投资需求。全面开展ESG风险管理,健全ESG风险监测体系,完善ESG尽职调查制度建设,实施高污染、高能耗、高排放行业的差异化风险管理措施,提升事前监测工作水平;加强ESG重点风险应对,积极识别投资企业在公司治理、产品安全、环境污染、气候变化等领域的潜在风险,动态跟踪监管政策要求,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;做好ESG风险处置,构建ESG风险处置预案库,采用适当风险缓释工具,积极防范化解ESG领域风险。持续提升公司ESG绩效,全面实施绿色运营,深入推进绿色办公、绿色采购、低碳出行,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及温室气体排放;加强利益相关方交流互动,持续开展客户和员工的满意度调查,及时回应合理关切诉求;强化ESG理念宣传推广,研究建立ESG信息收集管理系统,高质量编制社会责任报告,多渠道传播公司ESG理念及履责动态。
五、争当“跨境金融”新标兵,助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
聚焦党提出的“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”的要求,把握互联互通2.0、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新机遇,提升公司前中后台的国际化承载力,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迈出新步伐。深入实施业务跨境一体化管理,积极推动机构客需业务平台化,持续完善境内外全资产业务布局,充分释放跨境研究一体化效能,加快提升境内外重点客户覆盖率,构筑强大的境内外网络协同优势;加强境内外投行联动,增强全业务链投行服务能力,提升在新经济、新产业的业务竞争力;推动跨境财富管理产品化,探索矩阵式管理模式,强化跨境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。加速中后台跨境一体化联接,加强合规风控穿透管理,成立跨境合规敏捷组织,将境外业务全面纳入集团风险管控体系;输出境内技术与平台,快速提升境外子公司数字化运营水平;整体统筹跨境资产负债管理,提高资金筹集和授信资源运用效率;加强人才跨境双向交流,加快打造一支熟悉境内外监管规则、市场环境和文化习俗的国际化人才队伍。不断完善国际化发展布局,充分发挥集团综合服务平台优势,加快推进境外子公司差异化展业,着力打造跨境业务特色品牌,更好满足客户跨境金融及全球资产配置需求;不断完善扩充境外子公司功能,打造在欧洲、亚太金融市场的重要窗口,向境外投资者讲好中国故事,推荐优质中国金融资产;稳妥推进海外机构布局,更好服务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,助力海外机构投资中国,全力推进“深耕本土、布局亚太、覆盖全球主要金融市场”的全球化战略布局。(完)
注: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