锚定“百千万工程” 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
新城镇全力勾勒高质量发展新图景。资料图片
新城镇南外社区开展“燃起来”——社区人讲社区事活动。资料图片
平康工业园里,一二期厂房整齐排列、车间设备轰鸣,一派繁华兴旺的发展景象;大稳村内,缕缕春风迎面拂来,干净整洁的民宿和谐安宁,修剪整齐的绿化带丰盈了村庄色彩;二环路上,数以万计的车辆穿梭其中……在新兴县新城镇,到处一派忙碌的景象。
乡镇是连县带村的节点,抓住镇域就等于抓住关键题眼。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重要切入点,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。当前,新兴县发力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,聚焦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,将大力推进强县联镇带村,并提出重点培养新城镇为县域经济的支点和增长极。
今年以来,新城镇紧扣市委“248”战略目标体系和县委“135”发展战略,立足“县城镇、工业重镇”的目标定位,紧扣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目标要求,一体化推进园区经济、镇域经济、资源经济“三大抓手”,牢牢占据全市镇域经济排头兵和主力军地位,奋力推进新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●梁颖 谢美琪
强基固本
坚持党建引领释放红色潜能
火车跑得快,全靠车头带。作为基层治理一线施工队长和具体操盘手,基层干部能力水平的高低,关系到镇域经济的发展成色。
“是骡子还是马,拉出来溜溜。”新城镇每季度均组织不同主题的“书记论坛”暨党建引领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观摩活动。全镇36个村(社区)通过PPT展示、现场观摩、书记讲演等“晒成绩、晾干货、谈经验”,台下评委“找差距、说不是、给鼓励”,现场氛围热烈。新城镇通过创新搭建“书记论坛”擂台比武平台,以台下观摩、台上竞演相结合的方式,激发党组织书记比学赶超精气神。
党员释能是成事关键。事业成败,关键在党,关键在人。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,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。新城镇用好用活镇、村两级党校阵地,以“人才赋智+科技赋能”方式,邀请珠三角村支书授课,组织“头雁”到兄弟镇开展现场观摩活动,创新开展网络直播培训班,完成村(社区)“两委”班子、党员集中学习和培训时数,全面释放党员潜能,培养党员湾区发展思维,广泛凝聚发展共识,激活党建的动力源。
新城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引领,大力推行党支部建设“网格化+清单式”管理模式,探索党群积分推动各领域党群力量参与网格治理,织密“镇—村(社区)—党小组—党员中心户”组织体系。优化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,升级改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站,36个村(社区)党群服务中心实现“晋级”。
“进门时,老人用最朴素的话语、最真诚的笑容迎接我们,在院子里、在房间里,我们促膝而谈。”……在新城镇干部的“民情日志”里记录着很多暖心的场景。新城镇党委充分运用党建引领“多网合一”平台,深入推进干部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工作,依托“民情日志”这一载体,访民情、察民意、听民声,把人民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记在本子上、刻在脑海里、挂在心头间、落在行动上,聚焦社会治理、环境整治、疫情防控、民生保障等领域,用心、用情写好“为民文章”。
为更好地服务居民,新城镇在入住达1000户以上的小区建设党群服务站,并加快推进入住达500户以上的小区建设党群服务站;持续开展小区党建“百日攻坚”,在11个大型住宅小区成立党支部,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深化“1+4+N”党建引领和谐小区治理模式;积极推动镇党委与新兴农商银行党组织开展党建共建,组建“企业红管家”,开展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00多户。
稳抓项目
优化营商环境铸强发展底盘
数据显示,2022年,新城镇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49.23亿元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.60亿元,限额以上商贸业营业额41.22亿元,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7.35亿元,税收收入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.24亿元、1.77亿元,各项经济指标均保持在全市、全县前列。
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和先导力量。构建稳定的产业生态圈,加快形成龙头引领、梯队协同、优势互补的产业集群,是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。平康工业园内吊塔林立,机器轰鸣,焊花四溅,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。
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新城镇平康社区积极探索“党建引领村级留用地融入园区经济发展”新路子,首创由党组织牵头的留用地“统一规划、统一开发、统一管理”的“三个统一”模式,成功打破居组地域界限,整合居委集体和10个居民小组的集体留用地共400亩进行连片开发,建成平康工业园区,活用“以商招商”“资本招商”等招商模式,引入湾区物业公司投资超亿元建设平康工业园二期,承接顺德商会企业,带动平康社区居组集体年收入保持平稳增长,为居民提供“家门口”就业岗位约500个,帮助周边村民增收致富,实现居组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300多万元跃升到如今的超千万元。
新城镇牢固树立“抓项目就是抓发展、抓项目就是稳增长”的发展意识,发挥领导班子成员等“关键少数”的带头作用,牢牢抓住产业发展这个“根本”,抓住招商引资这条“主线”,抓住营商环境这个“关键”,实现党建和企业发展同频共振。
一方面,新城镇实施项目招引提速行动,推动新兴文语堂产业园项目(一期)、天天有食品有限公司等项目建设投产,力促新兴县诚顺物业有限公司、凤凰加油站落户新城镇,并与华南师范学院下属华蕊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新幼儿园;以打造全市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标杆——镇级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为平台,2023年1—4月引进招商项目12个,总金额超20亿元,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数领跑全市镇(街)前列。
另一方面,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,加大对实体企业的帮扶力度,减免16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48.16万元。抓住政策“窗口期”,6个专项债券资金项目获得7462.8万元额度并完成支出。
商贸活则经济活,实体兴则产业兴。提信心、促经济,新城镇多措并举,唤醒城市烟火气,点燃消费新活力。据透露,新城镇计划盘活凤凰村集体用地设立“网红夜市”,营造有序夜市秩序,点亮新城“夜经济”。
强村富民
培育优势产业促进提质增效
答好镇域考卷,是“百千万工程”的关键。乡镇一头连着城市,一头连着乡村,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,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。
在镇域经济发展中,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是关键抓手。新城镇鱼苗孵化产业园内,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打捞和挑选鱼苗。经过一番细心挑选,工人们将优质鱼苗投放至专门的养殖池中。新城镇的鱼苗孵化养殖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,目前主要集中在布龙村、坡边村、三挺村等城乡接合部,主打“南方杂交长江大口鲶”,以家庭养殖为主,是广东省最大的胡子鲶(土塘鲺)孵化育苗基地。近年来,由于市场变化及地方因素,新城镇鱼苗孵化养殖经营出现分散粗放等问题,导致产业发展停滞不前。
新城镇党委书记廖国星得知后,主动领题,坚持“大学习、深调研、真落实”工作方法,活用“民情日志”,带领镇相关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调研,决定将分散的鱼苗场集约统一管理,建成现代化鱼苗孵化产业园,推动传统养殖向种苗繁育推广一体化现代产业模式转型。
对此,新城镇借助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优势,积极引进新兴县恒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,建设全市首个现代农业(水产)产业园,致力打造全国首个产业园级生鱼育苗孵化基地。园区全面投产后鱼苗年产值预计将达到3亿多元,年孵化鱼苗产量超20亿尾,户均产量增加约30%,带动就业100余人。鱼苗孵化产业转型的故事被广东卫视拍摄成《新城镇:“水花”朵朵开》纪录片,节目播出后引起群众热烈反响。2023年,新城镇本土鲶鱼苗批发价格同比上升30%,“水花”供不应求乃至脱销,需提前预订抢购,有效提升了新城镇鱼苗养殖产业园知名度。
鱼养好了,怎么卖?走进广东明基水产集团有限公司(下称“明基水产”),只见明亮的厂房里,一条条大小均一的鲜鱼被送上流水线。根据不同原料、不同市场和客户需求,它们最终被加工为香辣烤鱼、藤椒脆鱼片、金汤酸菜鱼等预制菜。
“合作养鱼风险小、产量高,市场和价格有保障。1亩产出7000—8000斤鱼,一年下来有10万元的收入。”明基水产的合作户张先生说,公司提供的鱼苗质量好,还会指导养殖户科学管理,提高养殖效益。在预制菜发展带动下,明基水产联农带农效应不断增强。企业运用“公司+基地+合作社+农户”合作经营的模式,将农民纳入企业发展共建共享体系,通过“订养订购”解决农户卖鱼问题,进一步促进产业提质增效。
依托“书记项目”良机,新城镇围绕“一村一策”抓好项目、盘活资产、培育产业,奋力推进“政企村共建”大稳养殖小区扩建工程;云吟村以“党组织+公司+基地”形式盘活闲置地,建设香水柠檬种植基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。2022年度,全镇村(社区)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3440余万元,超百万元村(社区)11个。
在新城镇,有一个乡村旅游好去处——云座农场。农场采用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合作帮扶模式,打造集农业、种养、加工、销售、休闲、观光、文旅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,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,还盘活了周边土地,提高了农产品附加价值。新城镇将云座农场与大稳村的莲塘山民宿、云吟村串珠成链,打造成“彩云之上·美丽新城”示范带。
织密网格
谋划基层善治
建设智慧乡镇
“最近生活怎么样?有没有什么难处?”廖国星带队走访辖区居民,以唠家常的形式贴近群众,明晰群众需求。“这种方式看似平常,实则是推进网格化治理的法宝。”廖国星说。
南外社区位于新兴县城中心地带,是典型的城乡接合部,外来人口多于户籍人口,社区内出租房屋众多,环境杂乱,治安管理瓶颈突出。没有好的治安环境,就没有居民的安居乐业。从管不着到管得好,是如何转变的?这得益于以党建为核心,推行法治、自治、德治“一核三治”的运行体系。
南外社区精准把握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,主动回应群众关切,依托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来发展村集体经济,把村集体商铺、楼栋等资源的招标方向向教育、医疗等公益项目倾斜,在集体增收的同时,逐步升级“社区15分钟党群服务圈”的服务水平,致力谋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,连续多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稳保100万元以上。
信息化、数字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。新城镇着力加快乡镇信息化建设,通过高位推进党建引领“多网合一”工作,引入“智慧乡镇”平台,以信息技术促进镇域治理、党建管理、社会治理等应用,高效、优质解决实际问题,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,实现信息化赋能乡村振兴。划分大中小微网格596个,推动基层治理“一网统管”。首创新新城人“自治”机制,南外社区成为全市外来人融合发展的社会治理样板。
针对部分村“区域分布零散、消息通知不便”的特点,新城镇在全镇101个自然村安装了党建“云喇叭”,在传递党的声音、开展党员教育、服务中心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,让“云喇叭”传播新城“镇能量”。通过党建“云喇叭”,镇村管理人员通过“智慧乡镇”平台、手机APP两种途径,直接将语音或文本转变为广播信息,第一时间远程抵达村民。
增强基层治理效能,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党建格局,是当前新城镇面临的大课题。2022年,新城镇以城西社区上较场小区为试点,改造老旧小区,探索“楼长+志愿服务”机制,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。如今的上较场小区处处是“楼长”,他们积极发动居民发现并处理小区楼院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现象,掀起“文明之风”。
一线成效
基础设施持续完善
创文巩卫美化家园
补齐基础设施短板,是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必然选择,更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。
要致富,先修路。无论是经济发展,还是民生改善,都离不开交通先行。为强化镇域联城带村的承上启下作用,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,新城镇加快城区二环路全线贯通,建成“四好农村路”77公里,不仅拉近了城镇的空间距离,更为镇域经济发展、人口流入带来了利好。
夜幕降临,文昌桥附近渐渐热闹起来,这条颇具特色的桥梁上,游客争相拍照留念,数十盏LED路灯把桥梁照得明亮,远远望去像一条蜿蜒的火龙。如此高颜值的桥梁,是城区重要地标之一。
走进云吟村,只见道路平坦干净,房前屋后整洁有序,文明建设宣传标语随处可见,一老一少的活动中心每到周末便热闹起来,村里一派美丽和谐景象。“现在村里的变化很大,大家都自觉爱护环境,邻里之间和谐相处,生活在这里感觉非常舒服。”村民眼中的这些可喜变化,正是当前新城镇乡风文明建设的真实写照。
文明交通督导志愿服务常态化、公益徒步活动火热开展、背街小巷卫生死角大扫除、住宅小区停车秩序集中整治……作为创文“主战场”,新城镇用实际行动为新兴增光添彩。以“门前三包”为例,新城镇组织志愿者督促沿路的商铺自觉承担起门前卫生整洁、交通顺畅和维持秩序等责任。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是,门前责任区范围内已经没有乱设摊点、乱搭建、乱停放、乱堆放等现象。
新城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结合“三联系”“双报到”“驻镇帮镇扶村”“镇村督导考核”等工作机制,推行社区“大党委”机制,充分整合各级党政机关、群团组织、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力量参与社区治理;鼓励村(社区)与单位、部门与企业、国有企业与非公经济组织等“共建共联”,通过“结对子”打造文明实践“联合体”,优化组合,取长补短,提质增效。如开展“燃起来——社区人讲社区事”活动,挖掘辖区内文化名人、文化能人、文艺骨干、乡村振兴能手等群众身边的“诸葛亮”,引导他们发挥专长,自觉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,推动文明创建与卫生环境巩固从“靠政府”变为“靠大家”、群众行动从“要我做”变为“我要做”。